甲状腺结节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健康问题,不少朋友一旦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便惊慌失措,将其视为癌变的前兆,甚至觉得只有切除才能确保安全。其实,这些都是对甲状腺结节的认知误区。那么,发现甲状腺结节后究竟该怎么办?它又会自愈吗?在饮食方面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发现结节,先评估风险再行动
我们通常借助甲状腺B超检查来确认是否存在结节。若要确定结节的良恶性,则需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很多朋友发现甲状腺结节后,急于寻求治疗方法,但在行动之前,对结节风险的评估才是首要任务。
从超声检查特征来看,具有囊性多发性结节特征,回声较强,包膜光滑完整,且直径不大于1cm的结节,通常属于低风险结节。若仍不放心,可进一步做甲状腺功能检查,若甲状腺功能正常,就无需过度担忧。对于这种低风险的良性结节,一般无需过多的医疗干预,定期随访检查即可。只要结节大小保持不变,甲状腺功能也无异常,就完全可以放宽心。
而对于实质性低回声的甲状腺结节,若结节内血流丰富、体积较大且边缘不规则,则应进一步评估其恶性病变的风险。此时,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活检方法是确认甲状腺结节是否为恶性的“金标准”。
当然,甲状腺结节的风险评估并非只有上述两种典型情况,有些结节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特征。因此,对于甲状腺结节风险大小的评估以及是否需要进行穿刺检查等问题,建议请专业且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反复评估后再做决定。
展开剩余68%西安甲康甲状腺医院李三医生
甲状腺结节一般不会自愈
甲状腺结节若不进行治疗,通常不会自行痊愈。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这种情况下可以暂时不进行处理,只需遵医嘱按时复查即可。不过,多数患者还是需要通过治疗来达到治愈目的,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微波消融治疗、手术切除、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等。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后,在甲状腺组织中形成的局限性肿块。若不采取相应措施,它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常见的甲状腺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等。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对于没有症状的良性甲状腺结节,临床一般无需治疗,只需定期复诊观察。若实在不放心,也可进行微波消融治疗。
发现甲状腺结节,饮食有讲究
远离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少吃,甚至不吃,像葱、姜、蒜、桂皮等,这些食物刺激性大,对身体并无益处。
减少刺激性饮品摄入
尽量少喝咖啡、茶水、饮料等刺激性饮品,酒更是不能喝,同时最好也不要抽烟。这些刺激性的东西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避免高盐食物
不要吃含盐过高的食物,如咸菜、大酱、腐乳等。盐量过高不仅会增加身体负担,还会刺激甲状腺。
控制油腻食物摄取
少吃或不吃过于油腻的东西,比如五花肉、烤鸡、烤鸭等。如果食物中含有过多胆固醇,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当然,一些瘦肉还是可以适量食用的。
西安甲康甲状腺医院李三这个也不
理性看待碘摄入
有些朋友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就认为一定要“限碘”或“补碘”。实际上,碘摄入量的不均衡,无论是缺碘还是碘摄入过多,都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进而引发甲状腺结节问题。目前普遍的研究认为,碘摄入量的不均衡并非导致甲状腺出现结节的主要原因,它主要影响的是甲状腺结节的形态。通常,碘缺乏地区单发性结节更为常见,而高碘地区的甲状腺结节则多发性结节比例更高。
因此,对于甲状腺功能没有任何异常的良性结节,在碘摄入问题上无需刻意补碘或限碘,正常饮食、合理搭配即可。我们的甲状腺对于碘摄入量的缺乏或偏高,通常都会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只有长期缺乏或过量补充,才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
总之,发现甲状腺结节后不必过度恐慌,科学认知、合理评估风险、遵循医嘱治疗,并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就能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保障身体健康。
发布于:陕西省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