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游客卢女士称,孩子将儿童手表放入高铁列车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下车时不慎遗忘在列车上。次日上午,卢女士拨打12345热线求助。两名环卫工人花费4小时徒手在8吨垃圾中找到了手表。
7月13日,“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手表有必要吗”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环卫工高温下花4小时翻8吨垃圾
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
近日,据媒体报道,7月1日下午,来自广东深圳的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在列车上,孩子将儿童手表装入干净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下车时不慎遗忘在列车上。
出站后,卢女士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由于儿童手表具备定位功能,经查询发现,手表定位仍显示在大同南站,卢女士判断手表已被当作垃圾处理。
卢女士说:“第二天我们预约了去云冈石窟景区参观,也不能‘追着垃圾跑’,便有了放弃的想法,可定位明明知道在哪里,于是有人推荐我们拨打市政服务热线。”
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卢女士取得联系,经追踪,确定手表已随垃圾进入中转站挤压箱,但箱内有约8吨垃圾,寻物难度陡增。为尽快找回失物,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紧急将垃圾转运至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厂空地。
两名环卫工人徒手在垃圾堆中翻找,4个多小时后,终于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找到丢失的儿童手表。当晚,手表被送还至卢女士手中。
事后,卢女士曾发红包感谢两位环卫工,但被婉拒。
环卫工高温下翻找垃圾
当地媒体:展现城市服务温度
当地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强调大同市从12345热线响应到环卫工人执行的全流程高效协作,展现城市服务温度。
大同市新城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也曾在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转发了当地媒体的报道。
记者注意到,转发的其中一篇相关报道已删除。
网友质疑此举浪费人力
谁来心疼环卫工人?
新闻报道发出后,这一“暖心故事”遭到了网友的普遍质疑,认为“这样的故事根本看不出来哪里动人,也不值得宣扬推广”“这样的行为有必要吗?”“如果是人工耳蜗等关乎救命、要紧的工具还可以这样做,一个儿童手表有必要这样翻找吗?”
还有网民认为,相比于一个儿童手表,环卫工高温作业4小时的人力成本、垃圾转运处理费用远超物品价值。同时,上述所谓的“暖心报道”,无视基层工人的付出,高温下徒手翻找垃圾存在健康风险,报道也未提及对环卫工人的额外补贴或防护措施。
事实上,网友们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首先,从产品属性来看,儿童手表并不属于不可替代性产品或紧急必需品。其次,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角度,虽然场地内装有风机,但让环卫工人冒着高温在垃圾场中连续作业,此举也值得商榷。
官方回应:此次并非特殊个例
“只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7月13日,记者就此事致电了涉事环卫公司的上级部门大同市城市管理局。
该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此前也有过帮市民寻找失物的先例,此次并非特殊个例,“这种事情是谁有需求,就可以去找,不能说值不值。做啥是值,做啥不值?我们认为这是我们该做的,应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这样为民服务的态度值得肯定,但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充分考虑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者权益的切实保障、服务边界等综合因素。12345等城市服务热线也应建立更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如区分“紧急救命物品”与“普通失物”等,在满足民众需求与资源优化间找到平衡。这些考量才是检验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关键指标,也是政府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的必答题。
“有求必应”感动了谁?
有媒体评论认为,此次事件的确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如此兴师动众找一块儿童手表,有必要吗?
市面上带有定位功能的儿童手表普遍价格在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一般不会储存家庭涉密信息。以前新闻报道的环卫工人数小时翻垃圾找的物品,要么是价值十几万到几十万元的人工耳蜗、珠宝钻石等高价值商品,要么就是有助于警方破案的关键物证或唯一不可替代性的物品。而这次深圳游客卢女士孩子遗忘在高铁上的儿童手表,似乎既不高价也不唯一。
第二,转运8吨垃圾让两位环卫工人翻找4小时,谁来买单?
据山西晚报报道,为让卢女士一家不虚此行,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的工作人员还暖心安慰卢女士一家放心游玩不用挂记,他们会全力帮忙寻找。卢女士为表感谢,发送红包给两位环卫工人,却被婉拒。
文章丝毫不提两位环卫工人冒着高温4小时翻找8吨垃圾,是否有高温费和加班费。毕竟,环卫工人很难有“说不”的底气。
报道也没有说将这8吨垃圾从大同南站垃圾中转站转运至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场空地的转运费是多少。
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事后回应道:“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单看这话当然很有担当,但是仔细一想就知道这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
要知道,任何政策执行起来都有成本,并不能因为暑假期间为了吸引游客而无底线“宠客”,甚至可能“浪费公共资源”。不计成本的政绩,涉嫌作秀,不要也罢!
最新回应:
对翻垃圾找儿童手表环卫工给予奖励
针对网友关心问题,7月14日下午,人民日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经理王军和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清洁部部长温东。
肖志刚介绍,城市管理局本身是一个服务单位,对12345热线转办的事情接诉即办,没有过多考虑“值不值”的问题,此次求助的卢女士就是一位普通游客,没有其他身份,不管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他们都会提供帮助。肖志刚坦言,此次事件对工作有促进作用,坦诚接受老百姓的批评,下一步会对环卫工人有一定奖励。肖志刚表示,“以后遇到市民求助的事情还是会做,不会因为这次事情影响正常工作。”
具体怎么奖励,王军介绍,环卫公司将拿出一部分经费,成立“助人为乐”基金,目前正在落实资金来源、制定奖励规则,将给予此次事件涉及的两名环卫工人奖励。并且这项工作将会常态化,以后对所有乐于助人的员工都会进行一定奖励。
温东直接参与了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他介绍,他是当天上午10点半左右对接上卢女士,当时确定卢女士丢失的手表已随垃圾进入中转站挤压箱,但箱内有约8吨垃圾,为尽快找回失物,下午,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将垃圾转运至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场的一个平台寻找,这块平台在室内,类似厂房,有通风设备,不存在室外暴晒情况。
寻找途中,卢女士有提出,“实在找不到就别找了。”但是温东介绍,因为工人已经将垃圾都摊开了,并且手表有定位功能,会发出“滴滴”的声音,所以他们还是决定继续寻找。手表找到后,卢女士确实发了一个微信红包,请他转交给两位环卫工,但是温东认为,这是本职工作,不应该收钱,便没有点开红包。因为此前,他们也曾在垃圾中帮市民找过药品、钥匙、手机、人工耳蜗等物品,没有收钱的先例。目前,两位环卫工人在正常工作。
(综合来源:人民日报微博、央广网、红星新闻、封面新闻、齐鲁晚报、北京青年报、网友评论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打工新鲜事儿】第1284期
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